网站首页 >> 书画展览 >> 文章内容

中华融媒体新闻网 不坠青云志 香自苦寒来——记青年画家王新举

[日期:2021-01-12]   来源:中华融媒体新闻网    [字体: ]


中华融媒体新闻网1月12日电 一个农村孩子,一个“农民工”,如今成为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真可谓是画坛的奇才。他,就是王新举,笔名“冰石”。

王新举是河南省舞钢市人,今年43岁。说起王新举的学画之路,真是既艰辛,又坚毅。

1998年,20岁的王新举为谋生计,离开家乡的田野,到河南省新乡市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成为了一名“农民工”。

闲暇的时候,他在街上看到一家画廊,里面全是美轮美奂的画作,一入眼帘便一下子勾起了童年的向往。从此,每到画廊流连忘返。看得多了,心痒难耐,他便从画廊买来画笔、画纸,天天临摹。刚开始的时候,他舍不得用画笔作画,怕浪费纸,就用铅笔画。有一次,画廊老板看了他的画,赞不绝口,从而增强了王新举的信心,他开始用画笔作画。同时,还学习起篆刻、刻字来。

打工的日子,每月不足400元的薪酬,虽然艰辛,但有美好的憧憬在心里,有神奇的画笔在手里,劳作一天之后,便有莺飞蝶舞,便有梅香入梦,三年多的时光很快也就过去了。2002年,王新举回到家乡,在朋友的推荐下,拜访了尚店镇联中的美术老师李祥奇。二人一见如故。为了方便,王新举就在李老师租住房不远处也租了一间房,天天跟李祥奇学画。

短短半年,王新举跟李老师学的工笔画、水粉画、素描都有了不俗的水平。一天,李祥奇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我能教你的就这么多了,你已经出师了”。王新举再三道谢后回到家中,听从家人的安排,又开始了南下打工。一边挣钱,一边学绘画、篆刻、书法。

转眼又是五年过去了。

2007年,王新举又回到了舞钢。很快,他就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迫于生计,他在舞钢市文化局附近开了一间小画廊。在经营之余,还办了一个小型的美术班,教小孩子画画。不久,市文化馆几个美术爱好者就找到了他,邀请他参加市文联、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书画沙龙”。在那里,王新举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顺利地找到了平顶山市著名画家韩和平,并拜他为师。在韩老师的指导下,他一方面从宋代工笔花鸟画入手,兼学明、清花鸟、山水,向古人学传统。一方面学习当代大家苏伯均、何家英、方政和等,向今人学“笔墨当随时代”的经验。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的艺术造诣突飞猛进。

天道酬勤。2010年,他的刻字作品《香雪透金瓶》入选河南、陕西现代刻字展;2012年,作品《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获得“盛世中天”河南省第三届现代刻字艺术展三等奖;美术作品《人民的喜悦》入选“荆浩杯”中国画双年展;《香尘》入选河南省第二届工笔画作品展。虽有多幅作品入选各大展项,但遗憾的是没有获过奖。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王新举开始思考自己还差了些什么?为什么不能获奖?如何解开这些这些困惑?

不擅言辞,不爱表达,但就是有一股坚韧的毅力。王新举告别了韩老师,决心到高层学府——北京现代工笔画院去深造。可那里一年的学费要五六万元,钱从哪儿来?无奈之下,他借遍了亲朋好友,终于凑齐了学费,踏上了北京求学之路。

通过学习,使王新举明白了,要想把画画好,仅靠学习各种技法还远远不够,要在作品中展现中国画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学古人,更要学习近现代和当代的大家,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要求。他以书入画,以写为主,经过千锤百炼,使自己的笔墨语言逐渐丰富起来。在学画的同时,他开始研究历年来国展上的获奖作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艺术高于生活,但艺术来源于生活。那就从生活中开始吧。对于王新举来说,他最熟悉的是农村的田野。于是,他选择了画棉田。

从学校回到家的时候,正值秋收时节。王新举一边帮家里干着农活,一边寻找着棉田。不久,他打听到附近村子有一小块棉田,于是每天就骑着自行车去那里观察棉花的结构,长叶、发叉、开花……

一周后,他回到学校,创作了六尺整张工笔画《南田开雪》。可是他拿着这幅画去参加国展,只过了初评,却没能入展。

王新举没有气馁。他说,我是农民,齐白石当初也是农民,他能成为著名画家,我也能把画画好。回到家后,他继续观察棉田,直到把这块棉田研究透了才又动笔。

他在研究棉田的同时,也在研读庄子的《逍遥游》,并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中。

为了参加开展在即的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2014年元月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画到凌晨二、三点,然后睡几个小时,起来继续作画。数日后,他的八尺整张工笔画《那块棉田 之一》就完成了。当他把画拿到学院给同学们看时,大家都对他的作品啧啧称赞。尤其是他在一片棉田下还画了一小堆生机盎然的小蚂蚁,堪称“点睛之笔”。更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在那群小蚂蚁的身下,还藏着一只正在被噬啮着青虫,更是妙极。同学们都说,王新举已经跳出棉田画棉田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新举的《那块棉田地 之一》获得了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最高奖)。之后,他又接连创作了《那块棉田》、《大田多稼》、《画外有声》等作品,陆续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中不断入展、获奖。他的作品《画外有声》后被《人民日报》远登。这一年,王新举收获颇丰,并受到了舞钢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表彰和奖励。

王新举终于突破了自己,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再次默默地收拾行囊,继续到北京学习。

两次北京求学之后,王新举更是一心投入艺术世界,书法、刻字、绘画齐头并进。尤其是绘画成绩更为突出,逐步展现出造型准确、笔精墨妙、气韵生动等特质,作品不断入展、获奖。201411月,《乡村印象*大田》入展“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展;《瑞雪丰年》入展“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展。同时,有多幅作品在河南省美协举办的大展中入展、获奖。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20203月,经中国美术家协会审核批准,王新举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他的艺术之路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万里山河拢心中,乘风扬帆正当时。

祝愿青年画家王新举的艺术之花越开越艳,开遍祖国大地!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