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生态旅游 >> 文章内容

300年前,泉州这个人因复台屡建奇功,成就家族一门四世一品

[日期:2021-07-06]   来源:中華融報    [字体: ]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提起清康熙时的复台大功,一般人脱口而出的自然而然是施琅、姚启圣等当时决策指挥的挂帅人物。其实,多年的平台备战、征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骁勇善战的泉州籍将领.近日,泉州南安一座御祭御葬墓的修复重光,讲述的就是一位在复台战役中战功累累的先锋将军——林贤。

 

【小标】古墓重光,主人乃“平台第一名将”

6月19日,林贤史迹管委会在位于泉州南安康美镇福铁村举行福铁都督墓(即林贤墓)修复竣工仪式。至此,这座清康熙年间复台名将古墓得以完整规制重光。

 

修复后的古墓再现了当年的气派和威严。整座古墓呈“风”字形格局,坐南朝北,墓前有5层递进式墓坪,墓前两侧两尊武将石翁仲浩气凛然,官马石雕、石虎、石羊均成双成对依次排开,最前方,立着两根四方形石望柱。

方形墓碑刻着的“皇清海坛总兵、左都督、荣禄大夫加赠太子太保”字样昭示着墓主人一生的功名、恩荣;“林公暨一品夫人章式封茔”则告诉我们这是一处夫妻合葬墓室。

古墓始建于清康熙34年(1695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墓地严格遵照当时朝廷一品武将的等级构造。历经岁月的洗礼,墓地不少石雕构建遗失损毁,一座祭文亭及护厝被拆除。庆幸的是,碑刻及其两尊3米多高的石翁仲、一对石马得以完整保存。

最重要的构建基本都在。”泉州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黄真真告诉记者,多年前考古勘查时发现,古墓遗址两尊保存完好的石翁仲面部丰盈,相貎威武,形象古朴,独具特色,两方完好无缺的石官马造型也是典型的清代风格。专家认为林贤墓对于复台史迹及清代葬俗研究都具有较大的意义。2006年,林贤墓被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编入国家文物档案,收入档案馆存档;201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其纳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保护单位。

为重修林贤墓,多年前,由时任福建省政协委员林少川,泉州市政协委员陈笃恒,向省、市政协提案,厦门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支平组织编写出版《清代林贤与台海战役研究》丛书,由此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林贤史迹管委会林荣登会长带头发动林氏族人捐款,历经多年努力,近期,修复工程于最近完工。

【小标】深谙海战,复台大战立奇功

随着墓地的重光,墓主人——一代复台先锋将领林贤的征战故事也不断在当地传播。 

 

被誉为“平台第一名将”的林贤,字克希,号尊一,生于明崇祯初,祖籍晋江马平霞店,后随父移居南安三十六都兜率乡(今官桥草厝田头)。壮年从戎,深谙海战。清初康熙年间,任福建海坛总兵官。康熙二十年(1681年),林贤因功加左都督。康熙22(1683),随施琅收复台湾,为宝岛纳入版图建奇勋。康熙26年(1687年),林贤卒于任所,全赐帑金,御祭御葬。

据华侨大学教授、泉州学研究所原所长、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林氏委员会副会长林少川介绍,林贤一生中最重要的功绩是在施琅到任福建水师提督,专权出征平台海战中,起到的作战急先锋作用和阵前提出的督战谋略。

康熙22年(1683年)6月,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施琅统帅的大清福建水师终于出战,决意复台。但初战时发现,属下部分战船相互观望,勇猛、协作不足。商议中,林贤建议:“申明赏罚,号令我战船四百余号,挑选大船四五十只,余船在后架梁”挑选各战舰的精锐兵勇,每艘战舰甲板上布置二三百人,舱底再藏二三百人,全力冲入郑经水师的主力舰队,战死一人,马上从舱底换上一人。出其不意,打掉郑经水师的前锋主力大战船。

林贤还建议,开战时,每艘战船“船篷上大书姓名,各镇先进,众将不敢不进。”便于指挥协调的同时,也便于督战时论功罪赏罚。此令一出,士气大振。

大战中,林贤会同各镇总兵各自率领兵勇作为先锋首冲破敌。在一次被包围中,船上将士非死即伤,“悉无完肤,药罐、矢石、炮子三者咸尽,无奈将船中铁锅打碎,入炮以御”。林贤虽身中两箭,却坚持拼杀突围。驰援战船赶到后,一举反败为胜。

【小标】恩荣载身,爱国青史流芳

战功赫赫的林贤收获了显赫恩荣。台湾收复后,施琅还专门单独为他上奏疏,称其“当先破敌,舍命陷阵,诸将无出其右。”康熙22年(1683年)12月,朝廷授其荣禄大夫,仍带世职余功。康熙25年(1686年),赐其拜他喇布勒哈番,再记余功三次。没多久,又赠他一拖沙喇哈番,称号世袭。夫人也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此外,朝廷追封其父、祖父、曾祖父为一品荣禄大夫,其母、祖母、曾祖母为一品诰命夫人。以一人奇功,成就晋江林氏一门四世一品。林贤的长子林达,官至浙江黄岩总兵官,开府署事,时人赞之为“父子开府”。殊荣载誉四方,轰动一时。

林贤自壮年从戎后,可谓半生征战。但史料记载中,关于林贤前半生的记录鲜少。吴英所著《皇清诰授荣禄大夫镇守福建海坛等处地方总兵官左都督仍带世职馀功先考尊一林公行状》及《马平霞殿林氏本房族谱》载录:其“遭乱漂舶于于重译之外,倍徙什伯,所向辄利诚信靡他,...... 我皇清定鼎,父因弃去而自归于朝”。在林贤的《墓志铭》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大致是说,林贤早年间,因战乱等原因,曾漂洋渡海,在郑经治下的台湾经商谋生。后来回到大陆,加入福建水师,参与复台。

厦门大学出版的由王尊旺、方遥、刘婷玉联合编著的《清代林贤总兵与台海战役研究》一书中,作者在《林贤在平定台湾中的功绩》一文客观地判断,林贤壮年回大陆从军后如此深谙水战,又如此熟捻兵事,并能如此快得到赏识,委于重任,绝非一般纯粹的经商之人所能做到。他认为,林贤“原本即是行伍出身,在台湾时就曾效力于郑氏军中,极有可能是一名统兵将领。”

该书的作者同时认为,在评价政权更替特殊历史时期,诸如施琅、林贤等这一类牵涉到国家、民族大义的历史人物时,应该牢牢把握住的标准是“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统一有功者都是英雄,都应该受到景仰。

正因为此,郑成功,施琅以及林贤,皆因不同时期的复台功绩,成为了民族英雄。

 

 

相关评论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